911
今天是2022年中秋节的第二天,刚好也是2001年911事件二十一周年。
昨天混到吴思老师举办的博士生Sad hour座谈会去偷听分享,吴思老师邀请到了李圭泉老师一起。其中两位老师讲的技术性内容已经在记忆中褪色,现在还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老师们对很多事的态度和看法。
吴思老师提到,科研经费不管怎样都是国家给的一笔钱,国内的很多研究者根本就对不起这笔钱。
联想到毛老师因为社心课选课人数太少取消之后,提到要深刻反思,要对得起国家给的几万块钱课程建设费。
忽然发现这些人真的好纯粹。
想起来本科时期做的几个项目,上海市级项目一个,经费1.5万元,校级项目3个,经费1000元每个。当时的想法是为什么给钱这么少,人家的项目都给2万3万甚至更多,当时只是把项目的金额作为攀比的工具,觉得项目经费多了就脸上有光。并且每天考虑的不是借助经费去学习、科研、真正在课题上产生一些突破,而是整天念叨着要到处搞一些发票,把钱取出来,甚至还以此为荣。
现在来看,当时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是幼稚至极,项目最终的成果也远远达不到“对得起经费”的地步。
说到毛老师,昨天讲座上问xp师姐有没有与毛老师发生过冲突,师姐说从来没有,并且说毛老师唯一一次对自己的学生发火是因为作业抄袭。emmm...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之越来越敬佩毛老师。
吴思老师对待国内科研圈卡学者年龄段的态度十分的不屑,并主张卡年龄段只是时代阶段性的做法,往后一定会取消。这倒给了我这个在年龄周期上晚高中同学们一步的人很大的鼓励,年龄似乎不是问题(雾。。。不过吴思老师说这话是有底气的,人家年轻时在海外申到过许多许多的经费,而我只是单纯的比较笨,被别人落下了而已。另外吴思老师似乎对国内各title评定也不怎么感冒。
李老师从离开南开一直到北大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一位优秀的学者在面对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总之,保持纯粹。
好久不见。
看到你写的文字,确实如此,年轻的时候追逐所谓的虚荣实际上做的事情并没有真的对得起国家拨下来的科研经费,你如此,我亦如此,但这不是学者应该有的态度,你的老师能够到了这样的年纪还有这样的坚持,真是令人非常的敬佩。